close


醫病關係是否要以『真誠』為本,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面對心懷不軌的病人,心理醫師又該如何應對以獲致真誠的醫病關係?
在充滿金錢、性、謊言的誘惑當中,看『誠實』如何讓靈魂坦誠相見,讓心靈得到治療。


         這是封面上的一段提詞,簡潔又精闢的道出這本心理治療小說的主軸:醫病關係的真誠態度。書中安排了一連串的衝突與誤解,在不同的角色間獨立爆發一個個欺騙或隱瞞,卻又在情節的逐步發展下間接或直接地,將故事中的人物牽連在一起,因為最後彼此都願意真情流露,開誠佈公。


         我很喜歡這樣的內容安排,非常地引人入勝。

 

在真誠的主題下,我覺得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書中的諮商師的背景都受到精神分析學派的均霑,而過去傳統精神分析,認為諮商師應是一塊空白螢幕,不需要對案主揭露太多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只需要反映聽到的談話內容就好,也就是說諮商師被要求不用讓病人知道自己的情感。但是故事中的主角,恩尼斯卻決定改變精神治療過去一貫的作法,他打算將「誠實」的原則運用到他自己的諮商模式中,並且還定下了幾條原則:只有內容對病人有幫助才揭露自己的內心;是為了病人才揭露,而不是為自己;諮商師的揭露應階段性的進行,注意揭露的適當時機;不該分享連諮商師自己都感到矛盾的想法,應先尋求輔或經過自我分析等等。這樣的「誠實」概念讓我想到了上禮拜在課堂上曾提過的「自我揭露」,而原則的使用上則令我聯想到好的「情感反應」應注意的要點。過去奉為圭臬的空白螢幕的角色不論怎麼看都不合人性,畢竟諮商關係很重要的一點,也是首要的一點,是建立雙方的信任與真誠關係,如果要進入個案的建構世界中,誠實的反應與回饋是很好的運用策略。不過,規範白紙黑字訂定的再嚴明,實際情況下去執行還是有很大的困難與風險。恩尼斯在面對一位迷人的女案主非常「坦誠」的向他表露情慾上的移情,恩尼斯內心的掙扎,究竟該揭露生理上真實的反應還是要顧及道德規範而有所保留,一直令他相當困擾。

其實簡單來說,完完全全的誠實有時候是非常傷人的。有時候我們隱瞞一些實情,有人稱之白色謊言,往往大部分情況下是不錯的權宜之計。所以,要做到什麼程度的自我揭露,做到多大的透明度,這不只有在諮商關係中,凡是人與人的互動中,都是每個人要不斷揣摩、思考的問題。

故事中另外一個有趣的觀點,是反過來檢視諮商師的一個盲點:看似可以洞察人心的心理專業人員,往往是最容易受騙的人。為什麼?閱讀本書,不難發覺作者在不同的章節一直不斷的暗示一個固定又正當假設:病人是花錢來向諮商師傾訴實情的。但是顯然,這個假設並不總是成立。書中的病人可能挾著報復心態,也可能偽善的面具下是金錢詐欺師的嘴臉,極盡的勾引、利誘,為了達成不懷好意的目的。有的諮商師為此付出了代價,也有的諮商師認真的執行真誠的態度,還有道德建構下的理性原則,化解危機,也融化了加害者原先的負面心態。

我從這裡看到的是,不論如何,只要有任何一方不願誠實,諮商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即使看起來好像是令人滿意的成功的治療或晤談,也只是某一方刻意營造的假象。其實,往往我們在與他人互動時,或多或少是可以感受到對方所表現的真誠的程度的。但是人性這東西又很難預測,有時候我們又會被一些意念所蒙蔽,像是貪婪,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

除了真誠這項主題,另一個我想談的就是在書中能認出的一些治療技巧。雖然前面有提到,書中諮商師或多或少都受過精神分析的訓練,書中也有很大的一些篇幅將病人的一些行為歸到性趨力的解釋、認同童年經驗對成年以後的影響力、對父母的認同會表現在與他人的互動模式中、夢境的解析、對一個特定詞彙自由聯想,並把在腦海中對於與自己同性父母的意念放大觀察等等,都脫離不了我在課本中讀到的佛洛依德以及其他心理動力大師的觀點。我剛開始是困惑的,因為印象中本書作者Yalom不是存在主義的大師嗎?為何他不以存在主義的概念下手去描寫整部故事,反而加了很重口味的精神分析在裡面?然而,隨著故事進行,身為精神分析師的主角在使用一些治療技巧時,也不時穿插了存在主義的觀點,像是對於死亡焦慮的議題;對於個體自我存在意義的探索;生活中選擇權利的擁有;畫上數線,其兩端代表開始和結束,個案自覺自己在數線上的位置;還有所謂存在主義的震撼式療法:墓誌銘的思考議題,等等技術與觀念,總算是滿足了我的期待。至於作者會這樣子寫作的背後原因,以我自己的觀點,或許是因為「真誠」的議題,如果從精神分析的移情與反移情的爭議切入討論,會比較合宜吧!再進一步去想,其實以現代折衷技術的觀念,不管是出身哪一種學派,本來也就可以採用各家學派的技術與概念來作為諮商師的個人治療風格。所以我ㄧ開始的想法真是過於侷限了。

最後,我想談談心理諮商對我來說,最迷人的一點,就是諮商師可以抓住個案言談裡的線索,找出背後隱藏的事情的脈絡,然後反應給個案作核對。反應對了,除了使個案感到被同理、感到「就是這個」的頓悟,還可以更加拉近彼此的真誠關係。我真的覺得,諮商師的這份「專業」,非常非常地吸引我。而我們這學期的諮商技術這門課,也就是從一章節ㄧ章節的不同技術與演練中,去練習這些專門的助人技能。我要說,這些觀念,這些準則,這些技巧,並不容易做的好。我常常在練習的時候感受到挫折,雖然技巧不是一蹴可幾,還是個菜鳥新手的我往往顯得太過急躁又很輕易放棄與灰心。可是書中的故事,很像讓我從一旁實習似的,透過文字去想像有一位諮商師在向一位病人盡他最大的努力,去表現他的專業,提供他可以的協助。那種令人崇拜的感受又重現了,我以後也不一定可以成為正式的心理師,但是我覺得課本裡講授的技巧,課堂裡習得的經驗與同學們提出的疑惑還有老師指正的重點,我應該要好好學習才是,未來可以幫助周遭的人,或是我擁有了這些知識技能後,能夠比較正確,也比較有效率去幫助我想幫助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