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複製的技術
在今日的生物科技已有重大所獲之下,複製生物的實驗被視為人類科技的一大創舉。既然細胞密碼的排列規則已被揭發出一絲線索,是否複製「人」到臨的日子也不遠。
很多科學實驗總先以動物或機器進行測試,當作實驗者提出的假設能否成立的先驅。然而若是以人為實驗體,往往從旁牽扯出一連串的道德倫理問題。
複製羊桃利的出現,震驚各界。而複製人某某某的名字,卻一直沒有正式對外公開。到底是基於倫理問題而實驗被禁止,還是科學家們早已在檯面下暗自進行,我們不追究。
社會大眾倒是不乏相關討論︰若有一天,真的出現複製人,我們的生活又將會如何?


♦藍色協奏曲
一部德國的音樂電影。深刻,又細膩的發揮了這複製的題材。
裡面也牽扯到親情、歸屬感、封閉等等的主題。

似乎有才氣的藝術家,往往都都堅持自己的才能與理想,卻又往往離不開疾病的辣手。
偉大的畫師雷諾瓦說︰「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儘管身軀漸漸不聽使喚,仍持續作畫到生命最後一刻,他用畫布捕捉一瞬間的美景,作為恆久的保留。
堅忍的散文家鍾理和,身體越發病痛,越是勤奮執筆。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的稱號一同封上了他的雙眼。其文學作品也流傳後世。

電影中的時空設定在擁有複製技術的現代或是未來社會,劇中的母親是一位有名的女鋼琴家,在得知自己得了多發性硬化症,她不甘自己的天賦從此埋沒,要求科學家複製她的基因,以無性生殖的方式創造出一個生命,也就是她的女兒-西麗。西麗繼承了母體的一切,相同的容貌,還有無以倫比的音樂天賦。西麗漸漸長大,簡直像複印似的,與母親完全一個模樣。

看了這部片,讓我覺得驚恐。
複製,這是否又是一種長生不老的樣式,讓人們追求生命的永恆,肉體的不滅。
我今天創造了一個自己,讓她像雙胞胎一樣跟我一起生活,然後我安排了她的人生劇本,要她維持我的個人特色繼續留在世界上,留在世人面前。
這位母親的作法是自私的,即使她後來恍然大悟,自己原來利己的心態早已被朝暮相處的情感轉化為母親對子女深深地愛戀。
也改變不了已經造成的傷害。
西麗的一句諷刺,一針見血︰「要不要我也來為你生一個,我們來個三胞胎?!」

複製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是母體的替身,而且是唯一的替身?
如果我的人生是完美的詮釋另一個人的一生,我想我會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
這樣是很殘忍的。
就連雙胞胎都不是完全一模一樣,複製人的出現似乎打亂了長久以來,自然界的慣常的平衡法則。
正是因為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個世界才會如此多彩繽紛。

電影後半,母親去世。西麗才算是真正獲得解脫吧。
所以她才會在喪禮上,彈奏了莫札特,即使往者已不復聽聞。



♦不只是音樂電影
或許因為是音樂電影的關係,劇中穿插不少古典名曲,連配樂也都很講究,整部片觀賞起來非常舒服,好的旋律更是引人入勝。
我尤其喜歡母親為了西麗所作的那首鋼琴曲,帶有神秘又狂放的風格。
好像在隱喻,西麗的存在,是個天底下的秘密,是狂妄理想下的結果。
不過,雖然是音樂電影,我覺得導演卻將複製人如此科學、實事求是、甚至有點死板的議題,揉合音樂的元素後,譜出一段淒美的故事。
很多地方,又是隱喻,又是諷刺。
有一幕是母女兩人一同登台合奏演出。母親依照慣例,總是身著紅色禮服,展現鋼琴名家的自信、大方。
而初試啼聲的西麗,則是深藍色的旗袍式長禮服,看在眼裡,多了分不安、騷動。
一紅一藍,呈現強烈的對比。
每當和母親在一起,西麗總覺得自己只是她的影子,只是副本。



♦同與不同
看完這部片,我覺得,人要活出自我,是很重要的事。
不論我們和別人再怎麼相似,抑或再怎麼不同。
我們可能是雙胞胎,和另一個人及其相似,更甚至是一模一樣的複製人;也可能是遺傳因子與一般常人相異而造成身心理的天差地別。
同與不同,若都找不到生存的意義,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