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同時能夠保有人性與快樂的烏托邦社會?





       人生於世,究竟是喜樂大於痛苦,還是淚水多於歡笑,我們很難評斷。但是人從不放棄追求身心理上的快樂安適。於是烏托邦、桃花源等等理想國度的輪廓,以想像之筆的一描一勒,就像那海市蜃樓般,在你我腦海中留下一抹神秘、模糊的浪漫印象。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說︰「…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托馬斯莫爾的著作《烏托邦》描寫一個他所憧憬的美好社會,那裡一切生產資源歸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勞動力分配 ,人人從事生產勞動,而且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科學
研究和娛樂,那裡沒有酒店、妓院,也沒有墮落和罪惡。兩位作者皆憧憬於他們的理想社會,卻也同樣相信這個「假設」幾乎不存在。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站在反對烏托邦的立場。書中極端科學主義控制下的世界,為了維持社會運作的安定,捨棄了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性,留下飢餓、肉慾、單純的感官刺激,並佐以「蘇麻」(一種類似毒品的麻醉劑)來度過漫長的空閒時間和紓解身心理上的負面情緒。


       文中舊世界的野蠻人和控制者的一段立場互異的辯論相當精彩。新世界給予人類「純粹的快樂」,一連串的制約、規定、步驟,所有的人像商品一般按等級分類,自此開始的人生,也依照規劃好的人生藍圖執行下去。他們也像被馴養的動物一樣,每天只要安分於演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即可求得溫飽。

       野蠻人則是在這種新世界下少數僅存的舊時代的人。以前的人強調自我是一個個體,還保有親情的羈絆、知識與美感的追求,當然他們也需要吃得飽穿的暖等基礎維生的條件,如果套用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理論,舊世界的人更重視上層頂端的個人價值感的自我實現,以達到人生最大的滿足與誕生於此的意義。


       但是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對於新世界制度下的人,根本毫無意義。而且很顯然的,從那場辯論,在控制者的談論內容可以發現,過去的他也曾經為了新世界的必然的面貌感到認知失調所帶來的沮喪與挫折,但是現在則堅信,「目前的新世界」是他所能創造出的一個最完美的結果。


       完全不需要自我知覺,這樣子新世界的人,跟此功能尚未發展成熟的新生嬰兒有什麼兩樣?他們只是披著成人外衣,在生活環境裡行屍走肉。沒有自我,就像寫在紙上的鉛筆字跡,一旦死去,只消橡皮擦輕輕畫過,立刻煙消雲散,彷彿從來不曾存在過。但是這樣的人,他們卻快樂,他們得到被制約的、情不自禁的、經過精密設計過的快樂。控制者建立了他的烏托邦,但是他自己又快不快樂?我們不得而知。




我簡略地將新舊世界的差異整理出以下表格。




































 



舊世界



新世界



宗教



有信仰作為心靈支柱。



不否認神的概念,只是神的形象不存在。



親情



家庭的功能。人際關係的聯結需求強烈。



透過科技可以在實驗室孕育出嬰兒,因此一般人不需生育,故彼此也沒有情感上的聯結需求。



藝術



詩歌、文學、畫作、自然等能夠引發美感的皆是。



只有空洞的感官,無法真正感動人心。



自我知覺



會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每個人有獨特性,就像一堆大小形狀不一的石子。



雖然缺乏,認為每個屬於每個人,但是大家像黏土一樣可以融合在一起。



情緒



豐富,苦難挫折是人生所必須經歷的。



單純。




         


       赫胥黎預見了現實人類社會是有實現烏托邦的一天的,而且目前我們正在朝此方向邁進。但是同時他也認為,有識之士必定會阻止這種事情發生。也就是說,赫胥黎認為,最後的結局是,現實世界是要走向反烏托邦的。

     
《美麗新世界》一書寫於一九三二年,到現在經過七十多年的時間,我覺得我們目前世界的情況,有點介在書裡新舊世界兩種極端狀態中間的過度地帶。現今人口以等比級數快速增加,有可能造成社會分工化、組織化、階級化,這是不是和新世界的人種分級、工作分級有點類似呢?糧食、資源的短缺,也是此一情勢下的重要問題。而我們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極有可能會是解決這些急迫問題的唯一可行途徑。究竟未來的世界,會是充滿願景的太空科技時代,還是走向雷同美麗新世界的,純粹快樂主義至上的「動物」時代?



 

      難道,真的沒有所謂同時保有人性,又可以快樂度日的理想烏托邦嗎?



      我想,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諺語,早就明確的告知了。烏托邦其實可以實現,但是它也有缺點。是我們太過於將其理想化,忽略了現實諸多複雜因素的考量。《美麗新世界》就是想要告訴我們這一點,物極必反的道理,絕對的快樂,其實也是一種不幸。

       這個問題又牽扯到,你要完美,還是完整比較重要?通常凡事要求完美,其實對自己是一種處罰。就像控制者的理念也說了,新世界的快樂,極致的科學和心靈層面的滿足勢必無法共和的,而他們選擇了前者。

 

       我們不能要求完美,但是我們可以追求完整。仔細想想,兼具人性與快樂,處於過度地帶,且無法歸類於任何一邊的我們的現實世界,或許才是最幸福的「烏托邦」。





 

alors, au revoi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