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本科系的學生來說,諮商技術,是二下一門重要的必修課,也是我們首次有這麼多次實際演練諮商過程的機會與經驗。不知不覺,一個學期的課程就要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學到的東西很多,感觸同樣也很多。

 

知道自己的優點,也發現自己的不足,曾經不只一次想要放棄,卻又不斷掙扎著告訴自己要振作。我在這門課裡,產生過複雜又衝突的情緒。也在這門課一次又一次的演練中,聽到大家述說的事,也讓大家傾聽自己的事。

 

    當初是在抱有些許興趣,嘗試看看的態度,誤打誤撞進入了心諮系就讀。慢慢接觸了這塊領域後,才知曉投入這塊境地的人們,抱著一顆助人的真誠的心,運用心理相關知識,專業的治療技術,客觀理性的引導求助者們排解自己各自的問題與痛苦。當時的我才大一,漸漸認定自己未來也要身肩著如此神聖的使命,對於諮商師ㄧ職,充滿了無限的嚮往。我知道自己從以前就很習慣聽別人敘說心事,也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更滿懷著想要幫助他人的濃烈熱情。我以為,只要有一份強烈想要助人的心態,還有能夠聆聽的誠意與耐心,成為一位好的諮商師,就已經很足夠了。

 

    但是我後來發現,我錯了。

 

    「諮商師的工具,是語言。」這句話在升上二年級後,偶爾時有所聞。光有一顆真心還不夠,諮商技術所要教授的,更真材實料,更加專業,也更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表達能力,是怎麼說出來,反應給他人。

 

    我遇到了瓶頸,很大的難題。諮商技術的課程裡,多了好多新穎的東西,或是我以往從來不曾注意過的東西。厚重的教科書,ㄧ章節一章節都在討論ㄧ到兩個重要的助人觀念或是主要技術。有時候文字描述很簡易合理,例如要有同理心的概念一般人顯而易懂,甚至可以怎麼樣表現同理心的重要原則我們一般人也懂。但是,在應該要同理的時候,卻往往容易很主觀的對案主的狀況妄下結論而不自知。當然也有的時候課本對一些技術鉅細靡遺,深入淺出的又陳述又舉例,一旦到了實際演練時,我又往往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處理才好(例如抗拒的個案;立即性、挑戰的運用)。還有的概念很抽象,例如老師常說,諮商師要能進入案主的世界,發揮同理心,卻又要能夠抽身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客觀視之,拿捏進入、出來的時機。這實在很不容易,好不容易打入了案主的主觀世界,又要可以不被案主牽著鼻子走,我預知自己的腦袋一定會打結,不然就是根本進不去,當然也遑論接下來的抓準時機抽出身來做客觀評斷。這些技術,好基本,也好重要,我很想要學好,卻又在不斷的挫折中發現自己的無能。

 

    學期中,我對自己失去信心,很害怕每一次課堂上的演練,也變得越來越討厭禮拜三早上的課。更甚至,我簡直想放棄成為諮商師這條路,因為就算自己或許擁有一些相關的特質與個性,沒有實質的技術支撐,一切也不過是癡人說夢。看著同組的夥伴,甚至其他組成員的課堂分享報告,感覺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抓到了一點精隨與「感覺」,自己卻還像在霧裡看花。

 

    擔演個案的角色我沒有什麼問題,或許自己本來就有些多愁善感,不用借助演練時A5白紙上的情境,我大多直接拿自己最近的問題出來分享,不僅陳述時自己很自在,有時候還可以借助扮演諮商師的同學之力來紓解情緒,一舉兩得。身為個案的我,非常侃侃而談,也非常真情留露,有時候還會話太多,讓我的諮商師只有聽,沒有插話的餘地。

 

    輪到我扮演諮商師時,情況又完全改觀。我總是制式的開頭「同學你好,今天你想要談些什麼呢?」「你好,想從哪裡開始呢?」,然後因為過於緊張而不自覺擺出太多的笑容,即使個案正在敘說傷心的事情,或是我在說話的時候用了過多的手勢,而我的個案反映說這樣會令她更緊張;抓不到問題的癥結,為使對話能繼續下去而問了無關緊要的問題,或是常常腦袋一片空白,諮商的過程很容易陷入沉默;情不自禁給了個案建議,雖然這是大忌,但為了掩飾諮商師個人的焦慮以及擔心雙方又會陷入沉默,就是會忍不住「我覺得你可以試試看…」;面對抗拒的案主,一直逃避現實的態度,雖然知道同學只是在假裝,我卻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燒,我也知道自己這時候可以使用立即性去挑戰案主,澄清他是怎麼看待我們的諮商關係,但是我終究沒有使用,因為心中有莫名的恐懼,也怕自己控住不住脾氣,問話的口氣會很差。

 

    有段時間,對自己迷網,也沒有信心。我曾經尋求外在支持,有人說駁斥我的非理信信念,其實班上同學的表現都差不多,都還只是新手,經驗不足;也不是每位諮商師都很會「談話」,雙方的沉默有時是允許的,是恰當的;也有人帶領著我親身體驗,一個我們想像中的諮商應該是會甚麼樣子,諮商師會怎麼問話,案主反應被同理後,諮商師又會怎麼使對話情境繼續前進;也有人表達支持在我心灰意冷之際,,肯定我的努力、同理我的感受,要我不要擔心,因為諮商技術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

    在百感交集之中,還有時間的推移下,我的技巧還是漏洞很多,但是現在的我並不會那麼討厭演練,反而比以前更可以面對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缺漏。我知道自己缺乏練習,也缺乏人生經驗,有時候還缺乏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修養,所以抓不到問題的核心,甚至抓錯問題的核心也沒有關係,同學之間每次都會給予回饋,自己也會好好反省,思考如何會更好。我發現,嘗試錯誤之後,檢討待

    或許是一開始的我太過於求好心切,非成即敗的二分法給自己添加無謂的壓力與苦頭。我知道目前的自己還不是很好,但是我感覺得出來自己有在進步,也知道自己有學到東西。

    老師也常常說,技巧是讓初學者在行使治療過程時,若是迷失方向,可以有一個開始的依據,等到熟悉了以後,這些技巧是要內化到體內,是要發展出自己的治療風格,甚至依案主的不同做調整,更甚至到最後是要遺忘技巧的。我覺得這觀念很重要,感覺很像所謂的內隱記憶,我們要熟練到Know how,而不是只有Know what

    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我發現自己最捨不得的,大概就是和同學們互相演練的機會吧!接下來要接觸的就是實習個案,犯了錯不是同學之間督促或嘻笑就可以置之事外的了。以後諮商的責任,將會更深、更重,也更仰賴現在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r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